听过“中国教育看江苏”的说法吗?作为教育强省,江苏自古学风炽盛,历史上出过不少状元。江苏泰州,更有着“乐学之城”“教育之乡”的美誉。
泰州为何能被冠上“乐学”的文化标签?快乐学习的秘诀是什么?崇儒祠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。
崇儒祠是为纪念泰州学派创立者、明代大儒王艮而建。祠中一块“乐学堂”的牌匾,凝结着王艮的思想主张。
“人心本自乐,自将私欲缚。私欲一萌时,良知还自觉。一觉便消除,人心依旧乐。乐是乐此学,学是学此乐。不乐不是学,不学不是乐。乐便然后学,学便然后乐。乐是学,学是乐。於乎!天下之乐,何如此学!天下之学,何如此乐!”这篇《乐学歌》为王艮所作,全篇共84个字,快乐学习的秘诀就在其中。
明成化年间,王艮出生在一个以煮盐为业的“灶户”家庭,明代的“灶户制”十分严苛,一旦沦为灶户,便要世代为灶民,不仅劳役繁重,且社会地位极低,更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。
灶民身份的困境让王艮产生了向命运抗争的念头。他两次去孔庙拜访,感悟出“夫子亦人也,我亦人也,圣人者,可学而至也”的道理,也就是从普通人到圣贤,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。
自孔庙归来,王艮潜心苦读,逐渐感悟出“百姓日用即道”的道理。如果能让更多人像自己一样,通过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,那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。于是他开始收徒讲学。
王艮收徒不论出身,讲学通俗易懂,前来听课者不计其数,其中不乏樵夫、渔夫、陶匠等普通百姓。秉承着有教无类的为师之道,王艮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平民教育之风。
今晚20:00
锁定CCTV4《记住乡愁》
去泰州王氏家族
探索为师之道
感受乐学之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