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9年的盛夏,扬州大学医学院的蝉鸣声中,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背着行囊走进外科诊室。彼时的外科手术台是男性的主场,陈秋兰却以纤弱之躯扛起了千斤重担,成为唯一穿梭在无影灯下的女外科医生。“医者仁心,悬壶济世”,这句话深深烙印在陈秋兰医生的职业生涯中。没有显赫的家世传承,也没有惊天动地的理由,只因一份朴素的责任感,她选择在甲乳外科的领域扎根近30年。风雨兼程,无怨无悔,她用一步一个脚印,一点一滴的努力,朝着她对医学理解的方向不断蓄力,不断成长。
“那时候,一台胸外科手术要站五六个小时,夜里值班遇到急诊,拎着手术包就往医院跑。”她回忆道。从普外、胸外到泌尿外科,从颈部甲状腺、胸部胸腔、乳房到腹腔,从胃肠、肝胆、胰脾到阑尾疝气,她在林林总总的手术中淬炼技艺。2017年,甲乳外科成立后,陈秋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,不断加强专科建设。一方面抓好自身及团队的学习提高,另一方面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合,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来泰,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。“患者的病情等不起,我们必须跑得更快。”一路走来,她以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,为无数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。
甲状腺和乳腺疾病往往症状隐匿,早期发现尤为关键。陈秋兰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医学功底,总能精准定位病灶,于细微处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,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她说:“手术刀是冷的,但医生的心必须是热的。”对于乳腺癌患者,陈秋兰不仅关注手术的成功率,更注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。“良好的心理情绪对于乳腺癌患者治疗康复极为重要,要给予她们更多重新回归生活的精神力量。”2022年,38岁的萍萍被确诊为乳腺癌,经老病人推荐来到陈秋兰的门诊时,乳房已溃烂渗血,绝望到“不敢照镜子”。陈秋兰通过新辅助治疗完成了规定的疗程后,进行患侧乳腺癌根治联合一期乳房自体再造术,不仅治疗疾病,更重塑了她的自信:“当初来就诊的时候想的是疾病能不能治好、能不能活下去,因为孩子还小,父母就我一个女儿,肩上的责任重大,不知道暗暗流了多少泪。做梦也没想到现在不仅治好了疾病,还重塑了外形,让我更加有了生活的自信。”
“被患者选择是一种信任,被病人认可是一种幸福。”回望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,陈秋兰感慨道:“因为工作繁忙,我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时光,也缺失了许多应尽的家庭责任。但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时的感激和笑脸,所有的辛苦、委屈和劳累都会烟消云散。”
2019年,一位八旬老人被推进手术室。巨大的甲状腺肿压迫气管,老人呼吸声像破旧的风箱,驼背的脊柱弯成一张弓,连平躺都成奢望,常规的垫肩体位根本无法实施。“麻醉风险高,体位摆不了,但不开刀肿瘤进一步增大将有生命危险。”陈秋兰迎难而上,凭借精湛技术调整手术体位,成功完成高难度切除。术后查房时,老人用颤抖的手在她掌心画了个笑脸:"陈主任,我现在能喝下整碗小米粥了。"这个瞬间,让连夜值守的她觉得,那些错过的家长会和除夕夜都值得。
“医学需要接力,年轻医生就是未来。”陈秋兰不仅治病救人,更致力于培养团队。从手把手教年轻医生看片诊断,到手术台上细致讲解操作要点,她倾囊相授。科室里流传着她的“金句”:“乳腺癌初诊必须全面评估”“甲状腺手术指征要严格把关”.....在她的带领下,科室里一批批年轻人也逐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青年才俊。